找到相关内容1066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教如何看待全球化

    说了,各宗教不可能完全合一,因为人的良心、人的看法,不可能通通勉强为同一个,这是不可能的。不过至少大家不要敌对,不要发动战争,而能够在许多事情上合作,在教育、文化、慈善、世界和平、保障人权及珍惜生命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795087.html
  • 民族和宗教

    的共同体’”。梁启超是从同居一地、同一血统、同肢体形态、同语言、同文字、同宗教、同风俗、同生计(经济)的角度。不过,在中国,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斯大林的定义。  1913年,斯大林在《马克思主义与民族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2395107.html
  • 临济宗的祖庭——海会寺

    会寺向大众开示:   大众须知,悟了遇人者,向十字街头与人相逢,都有在千峰顶上握手。向千顶峰上相逢,却在十字街头握手。所以山僧当有颂云:他人住处我不住,他人行处我不行。不是为人难相处,大都缁素要分明...

    妙慧 周会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095766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

    虽然可以修生为人或转生天界,但永远不能达到佛教解脱。   五种姓的思想来源很早,在《般若经》里就已经提到三乘性和不定性,但此说后来成为瑜伽行派所特有的主张。这种说法把一部分众生(五种姓)排斥在成佛的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795791.html
  • 即身成佛心要[罗珠丹巴活佛讲授]

    大师观察因缘后,回答说:“可以,你下一世受生为人是没有问题的。”蒙古人又问:“我能不能生在有佛法的地方?”大师回答说:“也可以”。蒙古人接着问:“那么我能不能遇到宗喀巴大师的教法呢?”这一次,班禅大师...

    洛桑成列·确吉坚赞(罗珠丹巴)仁波切讲授

    |道次第|成佛|密宗|空性|双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0/1517479589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宗教观念的凋和,例如把佛教的轮回说与中土的灵魂观结合起来,认为人如果行恶,死后“魂神”就会“人泥犁、饿鬼、畜生、鬼神中”,如果行善,则会“或生天上,或生人中”。东汉末三国时的车子《理惑论》则集中反映了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画面。儒佛道三教从早期强调“三教一致”(都有助于社会教化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),到唐代的“三教鼎立”、“三教融合”(三教各成体系,皆立足于本教而对另外两教加以融合吸收,以充实抬高自己),进而发展为人宋以后...外来佛教也十分注意对灵魂不死、鬼神崇拜等中国传统宗教观念的吸收。例如,印度佛教本来是主张“无我”的,认为人是“五蕴”和合而成,没有独立自存的恒常的主体,死后也没有不死的灵魂。但中国却自古以来就盛行着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众生,那你从哪里听闻佛法?你要从哪里去知道证悟?如果说大家都这样,佛法在这世间灭了以后,你无从去听闻、修学。”所以,赞叹菩萨的“忘己为人”。   第二、抑他力为卑怯,自力不由他,精神为“尽其在我”: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
  • 柏林收藏的回鹘语文献及其研究概况

    文书,[44] 它们几乎全部出自吐鲁番北边的葡萄沟。现在仅有两份巫师祈祷文为人熟知。[45] 这两份文书是以耶酥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为原形的,但比《使徒传》多出了如下内容:   作为对礼物的回报,基督...

    茨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0697088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“无念”为成佛的唯一标准,认为人皆有佛性,人心即佛心,佛性即清净心内在地、先天地存在于人心中,所以,提出成佛既不须供佛烧香念经,亦无须积德行善,只要在“无念”、“无思”中达到一种无蔽无障、无缠无敷之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